秋冬交替,正值天气多变的季节,许多小孩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到医院就医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酌情用一些退热药,有些有经验的家长也会自行在家中给孩子用药,不少家长十分关心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发热38.5℃以下的宝宝,首选洗澡和喂水
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发热本身并不危险,因此,只要他们腋下温度在38.5℃以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良好,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可以先为宝宝物理降温试试。
物理降温方法一种是洗温水澡,建议水温在35~37℃,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另一种是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擦身体,毛巾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用温湿的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了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另外,宝宝发热的时候要记得多给宝宝喂水,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宝宝体内热量的排出,但是一定要少量多次的喂,不要一次喂太多,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对于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塑料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塑料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虽然家长辛苦点,但能保证宝宝补充到充足的水分,帮助把体温降下来。
安全经典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如果物理降温没有效果,对于腋下温度超过38.5℃的宝宝,还是需要根据医嘱使用退烧药。使用退烧药的作用很重要:其一是缓解发热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其二是预防宝宝因为高热引起的高热惊厥,避免因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造成的一些损伤。
世界上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咸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的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阻断痛觉神经的冲动而产生镇痛。解热作用则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起作用。
布洛芬: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它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的作用。
由于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因此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联合布洛芬用于小儿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小儿退热。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
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泰诺林):10~15mg/kg/次,需要时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口服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布洛芬混悬滴剂(美林):5~10mg/kg/次,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布洛芬缓释混悬液:1~12岁患儿,每日按体重20mg/kg,分2次服用,每次服用间隔12小时。12岁以上儿童,一次0.3~0.6g(10~20ml),一日2次,每次服用间隔12小时。
外用布洛芬栓剂,适用于喂药不便的儿童
很多时候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出现呕吐、抗拒的情况,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热,不想把宝宝叫醒,这时候用肛门栓剂就方便很多。使用方法先把手洗干净,将宝宝打侧身平躺在床上或平整的地方,去掉硬模,先把肛门润滑一下,再轻轻地把栓剂塞进肛门。
小儿布洛芬栓:直肠给药,1~3岁儿童,一次1粒(塞肛门内),若持续疼痛或者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1次,每24小时不超过4次。
温馨提示:
为了可以尽快地恢复宝宝的健康,饮食上应给与宝宝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及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宝宝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勿用被子捂实宝宝,妨碍散热。(通讯员: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