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由于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患感冒的人不少,尤其是孩子。然而,小儿患感冒后,由于家长一怕麻烦,二怕去医院就诊给孩子造成交叉感染,于是,家长就自己买些消炎药、感冒药给孩子吃。有时候症状好得慢,就多买几种同时吃,或者擅自加量。其实这么做非常危险。
近年来,因为父母滥用药物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病例与日俱增。而造成这样的后果主要是因为幼儿的肝肾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差,代谢速度慢,药物的种类、用法和用量有特殊要求,不能随便自行选择,不能将成人用药简单计算减量后给孩子吃,不能为了急于治病给予多种药物或超量用药,更不能相信偏方土法。面对孩子的病症,有些家长往往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诊断,而依据症状就给孩子服药,往往会贻误诊治,加重病情,而更加严重的是虽然短时间缓解甚至掩盖了症状,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我接诊了一例甲肝患儿,父母一直以为孩子是患上了普通的感冒,只是在家里自行治疗,服用了大量的抗感冒药物,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到医院就诊,殊不知抗感冒药物不但治不了孩子的病反而加重了孩子肝脏的负担,孩子又患上了药物性肝炎。
自做主张为孩子治病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居住较偏远地区农村的父母,因缺乏医疗卫生知识或经济原因,很少在孩子发病后及时到医院检查。另一种父母与之相反,他们受过较高教育,在家中阅读过大量医疗方面的书籍,在医疗、育儿等方面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孩子生病后,习惯按自己的理解或药品说明书,自做主张用药给孩子治病。往往正是这些“ 家长医生”的错误治疗,延误了孩子的病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提醒年轻父母们:在艰辛的育儿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客观的对待孩子的疾病,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科学的诊治,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