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

蔡奇文

文章1 阅读量31565

介绍:中医临床硕士、主治医师

一夏无病三分虚 秋季如何进补

6 31565 1年前

  

美女清新副本.jpg

  秋季是一年四季当中物产最为丰富的季节,正所谓“粮谷满仓牛羊壮,瓜果丰收鱼儿肥”。秋季自然也是一年中人们餐桌最为丰富的时节,也是“补”的最佳时令。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郁闷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那么不同体质人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呢?

  普通人不宜盲目进补

  我们的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过剩,而非能量供应不足;很多人不是消瘦,而是超重——所以,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所形的“补”的说法,已经不适合物质丰富、营养过剩的今天。对于健康人来说,秋季饮食无须有太大的变化,参考膳食宝塔建议,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不可少,鱼、虾、肉、蛋不宜多。

  此外,应多享用秋季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和杂粮,它们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诸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普通健康人真正需要“补”的东西。

  秋季进补应先调脾胃

  对于体质虚弱,确需秋补的人群,也不应一到秋天就大补,而是应该先调理脾胃。在酷暑耐难的夏季,许多人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整脾胃,为更好地接受秋冬季节的补品做好准备。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各地气温仍然较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不妨多吃一点绿豆、扁豆、薏米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胃火旺盛者先退胃火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脾虚患者怎么补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和、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体质偏热人群重在防燥

  立秋气燥,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这一点对于体质偏热者尤为明显。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颇多。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鲜藕、梨、蜂蜜、银耳、绿豆、甘蔗、荸荠、柿子、百合等。要少吃辛辣、油炸、肉类、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灼伤津液,多食无益。

  在饮水方面,一个成人每天水的生理需要量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秋天为2000毫升,这样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饮水要合理,多次少饮,每天最好在清晨锻炼前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这样可使肺腑安度金秋。

喜欢我就点我吧!

作者文章推荐更多>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安常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