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血常规
血常规是医院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血常规更是不陌生,一到化疗的时候就要三天两头的验血,一旦血象低了还要打升白针、甚至输血,很多病友因此十分头痛,常常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打针了。今天我们就在这里给各位病友普及一下血常规的知识,让大家自己看懂化验单。
首先我们看一下血常规报告单是什么样子
血液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成分之一血细胞是由骨髓、脾脏、淋巴结及胸腺等造血器官生产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报告中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在一般情况下,超出了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当了解了这些常识之后,您就可以对自己的化验结果心中有数,并可以向医生进行重点询问。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些数值的含义1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
红细胞运送氧气及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且血液之所以为红色得自于红细胞。
RBC参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Hb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根据Hb含量,可以将贫血分为以下几类:
轻度:男性< 120g/L,女性< 110g/L
中度:<90g/L
重度:<60g/L
极重度:<30g/L
解析: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③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④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⑤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一般来讲,如果肿瘤病人Hb<70g/L,临床上就需要输注红细胞来纠正贫血了。
2
白细胞(WBC)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构成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白细胞由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三个主要的细胞系组成。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 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 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 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 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 百分数3%~8%
解析: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而中性粒细胞升高大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升高大多是病毒感染。
一般来讲,如果化疗后WBC计数<2×109/L,为了避免感染一般情况下医生就会给患者打“升白针”了,这个时候病友就更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吃生的瓜果蔬菜,注意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感染。如果出现发热要尽快让医生来检查是否出现感染,确定感染病因后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3
血小板(Plt)计数
血小板在人体的凝血系统中担负重要的功能,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109/L
解析: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一般来讲,化疗病人如果血小板低于20×109/L或者有活动性出血倾向就要对症输注血小板以避免出血了。血小板低的病人尽量避免磕碰以免造成伤口不易愈合。
以上就是关于血常规化验单上需要病友了解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账号,我们将会为广大病友继续推送肿瘤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