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2019年8月18日)上午,我们为一例重度复合型胸廓畸形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中,我们使用了独创的微创矫形技术,最终获得了成功。手术的结果表明,我们的技术是治疗此类畸形唯一正确的选择。
患儿男,13岁,自幼发现胸部形状异常,曾到多家医院就诊,未获治疗。近1年畸形明显加重,并出现呼吸不适,活动后加重。2天前(2017年8月16日)为手术治疗入我院。
入院查体:胸部表面明显畸形(图1,2)。中部凸起,凸起自胸骨角水平开始,沿胸骨附近向下逐渐加重,凸起面积局限,中部形成锐利的尖峰,凸起两侧凹陷低平,凸起下方整体凹陷,肋弓中段凹陷明显。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剑突未触及,右侧肋骨与左侧肋弓部分重叠,左侧肋弓位于右侧深面,肋弓连续,但形状变异,中段凹陷。未闻及心脏杂音。
图1,胸骨高耸,两侧胸壁明显凹陷。
图2,肋弓附近畸形尤为严重。
X线检查:正位片见心脏为梨形,位置正常,无明显受压,双肺无异常,脊柱轻度侧弯(图3);侧位片提示前胸壁高低不平,存在两个前沿影,肋弓处局部凹陷,对心脏有明显压迫(图4)。CT检查:高位截面图提示左右胸廓不对称(图5),左侧明显缩小。随切面向低位移动,逐渐出现前突畸形,凸起面积局限,前方形成尖峰(图6)。肋弓水平显示前胸壁低平并凹陷,右侧肋弓对肝脏有明显压迫(图7)。纵切面提示左右胸廓不对称,左侧明显缩小,形状变异(图8)。三维重建提示:胸骨由上而下逐渐前突,肋骨前沿随胸骨前移,导致胸廓整体结构变形。胸廓上半部分畸形程度较轻,下半严重(图9,10,11,12,13)。术前行心电图检查,未见心电异常。术前诊断:重度复合型胸廓畸形。
图3,X线正位片见心脏并无受压,脊柱轻度侧弯。
图4,X线侧位片可见胸壁前缘两道影。
图5,CT高位截面提示左右胸廓不对称。
图6,切面向下移动,逐渐出现前突畸形。
图8,纵切面提示左右胸廓不对称。
图9,胸骨由上而下逐渐前突,导致胸廓整体结构变形。
图10,胸骨由上而下逐渐前突,导致胸廓整体结构变形。
图11,胸骨由上而下逐渐前突,导致胸廓整体结构变形。
图12,胸廓上半部分畸形程度较轻,下半严重。
图13,胸廓上半部分畸形程度较轻,下半严重。
经充分术前准备,手术于今天上午实施。术中采用平卧位。于适当部位做小切口,切口只有2个,长度均为2-3cm。具体手术内容包括4部分:(1)针对上半胸壁前突畸形实施矫正;(2)针对下半胸壁复合畸形实施矫正;(3)针对不对称的肋弓进行矫正;(4)针对整体畸形进行综合矫正。术中我们综合应用了我们独创的各种技术,经过近2小时手术,所有操作顺利完成,畸形消失,前胸壁恢复正常形状(图14,15,16)。
图14,术后畸形完全消失。
图15,胸廓形状完全恢复正常。
图15,胸廓形状完全恢复正常,适合加盟《战狼3》剧组。
胸廓畸形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虽然是各种单一的畸形,但在不少情况下,畸形是以联合存在的形式出现的。对于这样的患者,采用单一的手术方式没有办法获得满意效果,必须采用综合矫形方法才能完成治疗。
为了治病,该患者曾在多家知名医院就诊,看过大量胸外科专业医生,但最终都因缺乏合适的技术而没有得到治疗。
在今天的手术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技术优势,将多种技巧用于手术中,并始终贯彻微创的理念,这为今天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效保证。今天的手术再一次证明,我们独创的矫形技术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技术。对各种胸廓畸形患者,尤其重度复合型畸形患者来说,这种技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王文林,工作微信:wangwenlindaifu, 微信公众号《胸廓畸形手术专家》:wangwenlinyishi)
王文林医生广东 广州 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