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2017年6月9日)我们对一例罕见的重度复杂肋弓畸形患者实施了矫正手术,手术历时2小时,获得圆满成功。该手术的成功,表明我们独创的微创技术具有绝对的优越性。
今天(2017年6月9日)上午,我们对一例重度复杂肋弓畸形患者实施了矫正手术,以下对该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患者,女,22岁,来自上海,大三学生。从9年前开始,患者发现前胸壁下部两侧有形态异常。由于未感特殊不适,当时没有太留意。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到了青春期之后,形态异常加重,两侧肋弓不对称,右侧肋弓前方明显突出,侧方明显凹陷。左侧肋弓低于右侧肋弓,外表低平,侧方同样凹陷明显。由于形状严重扭曲,外观畸形明显,甚不美观,患者因此心理压力极其严重,渴望早日手术。
在过去数年中,患者曾到多家医院就诊。由于没有合适方法实施手术,一直未得到治疗。患者一年前曾和家人来我院就诊,因学业紧张当时没有接受手术。患者此次于3天前入院,入院诊断为重度胸廓畸形。入院体检发现胸廓下部扭曲变形,失去正常形态。左右胸廓不对称,高低不等,侧胸壁向内凹陷,整个形态呈现复杂畸形(图1,2,3)。术前行X线检查,正位片提示下位肋骨明显内陷(图4),侧位片提示肋弓前突(图5),肋弓中部凹陷。
图2,下胸壁右侧面图:前突、凹陷均相当严重。
图5,侧位X线片:A、B为肋弓前突征象,C为凹陷征象。
经充分术前准备,该患者的手术在今天上午于全麻下进行。术中于两下侧胸壁做切口,切口长分别为3CM。于切口中向前后两个方向游离胸壁浅层组织,显露畸形骨性结构。游离相应肋间,置导引线、固定钢丝,在胸壁组织间隙内做塑形材料通行隧道,深层过纵隔下部与腹直肌深面,浅层于骨性结构表面通行。隧道为放置两条塑形钢板设计。根据胸廓自然弧度设计钢板形状,按照畸形的具体形状设计钢板行走路线。植入两条PARK’S塑形钢板,钢板固定完毕后,将肋弓最低处结构以多条塑形绳索从不同方向固定于钢板末端,以胸壁软组织充分覆盖塑形材料(图6)。缝合皮肤,手术结束。手术历时2小时,术程顺利,术后获得满意塑形效果(图7,8,9)。
图6,术中对塑形钢板的导引固定。
图7,术后右侧位图片。
图8,术后左侧位图片。
图9,术后右侧位图片。
【讨论】多数胸廓畸形见于前胸壁,尤其正中偏下的部位,这里是畸形发生的重灾区。像最常见的漏斗胸、鸡胸一样,绝大多数畸形都会发生于该部位。肋弓位于两侧前胸壁的最下方,该部位比较常见的畸形是肋弓的前突。由于前突多伴随漏斗胸出现,所以经常被当做漏斗胸畸形的一部分而被忽略。一些年龄偏低的孩子常有“蛙状腹”存在,这些孩子也会表现出肋弓前突的畸形。但这样的畸形只是一种“生理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消失,所以并不是需要外科治疗的疾病。由此可以看出,双侧肋弓是很少有严重复杂畸形发生的。
本例患者胸廓呈现严重畸形,但畸形并不在最多见的正中胸壁,而位于胸廓的最下部,也就是肋弓的位置。其主要的特征是左右完全不对称,左右高低不平,且伴有双侧肋弓的凹陷畸形。从形态学上看,该患者不属于以往任何一种单一的畸形,而是一种复合型的复杂畸形。由于畸形非常特殊,没有现成的手术方法,所以治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以往对于肋弓前突的患者,有作者采用切除部分肋弓的方法实施手术。这种方法的初衷是为了将凸起的部分“削平”,但手术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曾于三年前接诊过经这种手术处理失败的病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难有好的效果。
针对肋弓前突畸形,我们曾设计了一种创伤极小的微创手术。手术中我们借助内向与后向的外力对前突的畸形进行塑形,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本例患者呈现一侧前突、内凹,而另一侧低平、内凹的畸形,与普通的肋弓前突畸形有明显的差异。由于畸形复杂,若按我们之前设计的微创方法实施手术的话,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该患者有一个满意的手术效果,我们对畸形的结构特点与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终设计出了满意的手术方式。该手术的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其一,使前突部位的机械应力充分释放,承接应力的塑形材料与胸廓结构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模板塑形效应。
其二,依靠塑形材料对凹陷部位进行支撑,并与凸起部位的用力进行对抗平衡,从而减少用于钢板固定的额外用力。
其三,充分考虑两条塑形钢板对全部用力的分配与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塑形过程中各类应力充分释放。
其四,对凹陷最低处的两条浮肋进行固定,使其与上位肋骨尽可能融合,然后共同参与到消除凹陷的操作中。
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数个难题。首先,由于操作部位过低,肋弓中间是腹直肌的部位。如果于该平面横过钢板,术后会造成腹痛等不适。这为下位肋弓塑形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将钢板尽量置于剑突附近水平,对于低位畸形的操作,则采用斜向上用力的原则处理所有的固定操作。这使得手术的难度大大降低。其次,由于在低位实施塑形,钢板穿行要经过中线处的实性结构,这与纵隔内的穿行截然不同,因此难度大大增加。为了克服这样的困难,我们采用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在不伤及周围脏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隧道的建立,并使塑形材料轻松安全地通过。第三,由于畸形左右不对称,高低完全不同,这为钢板位置的放置、钢板的长度弧度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术前我们对患者身体畸形的尺寸进行了认真的测量,并对X线检查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这为我们克服该困难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我们所有的操作均在两侧胸壁的两个小切口中完成,手术损伤小,切口短小隐蔽,这保证了该手术具备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对该患者来说,我们的手术设计无疑是一个相当完美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关于胸廓畸形的治疗中,外科医生主要的焦点依然在漏斗胸,除此之外的所有畸形,即便是较为常见的鸡胸的治疗,都非常不满意,而少见的畸形更是一片空白。近年来,我们针对所有类型的胸廓畸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已经摸索出一整套针对各类复杂畸形治疗的技术。我们至今完成的大量复杂畸形手术,包括今天的这台手术,使用的都是我们独创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的手术没有他人做过相同的报道。这些成功的经验表明,我们的技术具有绝对的优越性。
(王文林,工作微信:wangwenlindaifu, 微信公众号《胸廓畸形手术专家》:wangwenlinyishi)
王文林医生广东 广州 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由爱问医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本网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存在侵权问题,可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联系本网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