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流传甚广,讲述了为医的三种境界,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特鲁多医师的名言,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道德准则,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
“有时,去治愈”,说明了医生行医救人的天职,同时也表明了医学的局限性,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和不确定的机器,医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医生可以无所作为。
一位负责的医生应该常常去帮助病人、温暖病人,而一位真正的大医则是总是去安慰,自始自终地感知病人,关爱病人。
也正如特鲁多医师曾说的:“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
现在医学很发达了,但又有更多新的病出现了!依然难以解决!
看完这段话,大家觉得人工智能能代替医生吗?!
显然目前冰冷的人工智能还难以做到这点。
人工智能是人发明的,可以更好的帮助人类,不可能很快代替人类。就像现在汽车现在基本是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生产的,但最后的质控还是人完成的。
人工智能目前在一些客观性比较强的医疗项目上,比如影像检查诊断,皮肤病的诊断,在疾病的诊断建议上可以给予医生很大帮助。
比如现在很出名的由IBM研制的机器人医生Dr.Watson,我曾经与它比试过,后来发现它是用美国最好最先进医疗方案治疗病人,费用非常昂贵,这样的方案美国人多数都用不起,更不要说中国病人了。最后是人类完胜!
但大家千万要记住,每个病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病人。每个病人的经济能力,对疾病的认识都不一样,在临床上我们感觉到每个病人的差异很大,治疗的方案都不能完全相同。
现在的所谓机器人手术实际上是人在控制机械臂做手术。而不是由机器人来独立为病人做手术。
最后还想问一句,如果您是病人,您原意将健康交给一部机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