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

马冠生

文章50 阅读量4171365

介绍:教授

乳糖不耐受的怎么选择奶类?

5 20866 1年前

  常见的奶类有牛奶、羊奶和马奶等鲜奶,其中以牛奶的食用量最大。进一步加工可制成各种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炼乳、奶酪等。

1.jpg

  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居民奶类的消费量不高,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奶类的摄入量仅仅为24.7克,还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十分之一。由于奶类的消费量低,所以,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一直徘徊在400毫克左右,还达不到推荐量的一半,长期下去,会影响我国居民的骨骼健康。

  我国居民奶类消费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奶类的生产、供应,与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关,及对奶类与健康影响的认识。目前,我国已经是奶类生产的大国,其中伊利就位列全球乳业八强,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因此,奶类的生产供应不是问题,更主要的是人们对奶类摄入与健康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是存在误区。

  认识奶类的营养

  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天然食品,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牛奶中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消化率高达90%以上,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也符合人体需要。脂肪含量约为3%~4%,并以微脂肪球的形式存在,有利于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有调节胃酸、促进胃肠蠕动和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并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以及助长肠道乳酸杆菌繁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牛奶中富含钙、磷、钾,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

  综合考虑奶类的营养价值及其对健康的意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经常食用奶类有哪些健康的益处?

  1、全脂奶及其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但增加摄入低脂奶及其制品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2、增加摄入牛奶及其制品可促进成人骨密度增加。

  3、酸奶摄入可改善乳糖不耐症,酸奶摄入可改善便秘。每天摄入酸奶能增加排便次数,缓解便秘相关不良症状。

  4、酸奶摄入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每天摄入200克酸奶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22%。

  5、酸奶摄入可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喝牛奶会致癌吗?

  尽管喝牛奶会致癌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对我国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起到误导作用。动物实验中的许多条件与人的饮食方式截然不同,其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的身上。这个实验将酪蛋白作为实验大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饮食结构。动物实验是先用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再使用大量酪蛋白促进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并不是酪蛋白直接引发癌症。因此,将此实验结论说成“喝牛奶致癌”是错误的推断。西方国家居民牛奶摄入量过多的问题而设计的,与我国居民饮食的实际情况有本质的差异。欧美国家牛奶消费量平均超过每人每年300公斤,而我国居民不到22公斤,相差15倍。

  怎样做到每天食用300克奶类?

  1、每天一杯奶或两盒酸奶,或者用奶粉冲调,300克应用是较容易达到的。100克牛奶或酸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和10克奶酪或15克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同。

  2、早餐一杯牛奶250ml或一杯酸奶 100毫升

  3、上午或者下午一杯酸奶100ml

  4、午餐1杯酸奶

  乳糖不耐受的怎么选择奶类?

  1、选用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低乳糖牛奶等;

  2、少量多次饮奶,每次1/3杯,每天分2次~3次饮用;

  3、不空腹饮奶,因空腹时牛奶在胃肠道通过的时间短,其中的乳糖不能很好被小肠吸收而较快进入大肠,可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状;

  4、喝牛奶时与谷物一起搭配,可以减少肠鸣、嗳气和不消化的症状。

  5、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人,应避免食用牛奶。

  6、超重或肥胖的选用脱脂奶或低脂奶。

  食用奶类的注意事项

  1、不喝刚挤出来的牛奶、羊奶等;

  2、用巴氏消毒法或者超高温瞬时灭菌法(UHT)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食用;

  3、牛奶消毒最简便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4、市售牛奶无需加热,可以直接饮用。如果加热,不要高温长时间煮,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5、奶类最好冷藏,注意保质期。UHT牛奶可以常温保存,但是开封后应尽快食用,没有食用完的必须冷藏保存。

  豆浆和牛奶的营养哪个好?

  1、豆浆和牛奶不是同一类食物;

  2、豆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与牛奶差不多,而且容易被于消化吸收;

  3、豆浆中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低于牛奶,也不含胆固醇,适合老年人及心血管患者饮用;

  4、豆浆中钙的含量远低于牛奶,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

  5、豆浆、牛奶在营养上各有特点,豆浆和牛奶最好每天都饮用,或者今天喝豆浆,明天喝牛奶。

喜欢我就点我吧!

作者文章推荐更多>
频道文章推荐更多>

潘石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妇产科